维塔斯科技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41|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LC将成为2015年消费类SSD的中坚力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主题

370

帖子

81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9:35: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个新闻:http://www.chinaflashmarket.com/News/2015-02/145021

       在消费类市场上,产品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介于搭载MLC SSD成本较高,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对速度有一定要求的高端用户上,比如:游戏玩家、商用客户等。为了加速SSD在消费类市场普及率,三星在2013年首推TLC SSD,2014年控制芯片厂Marvell、慧荣、群联SSD控制芯片加大对TLC Flash的支持,预计2015年TLC SSD将陆续上市。TLC Flash受制于自身擦写寿命次数和Flash读写速度等因素,之前大量用于闪存卡、U盘等产品上。随着NAND Flash技术不断提升,所需ECC修正位元数增加,尤其是NAND Flash向1xnm工艺以下推进,TLC的P/E Cycles降低至1K,需72bit甚至更高的ECC。为了实现TLC Flash在SSD上的应用,SSD控制芯片中采用的纠错编码(ECC)类型由BCH向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演变,极大的强化了TLC SSD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Flash原厂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三星在2013年率先推出840 EVO系列TLC SSD,2014年全面向TLC SSD转进并广泛推广到消费类市场上应用,东芝在2014下半年也推出一款A19nm工艺采用TLC Flash的SG4系列SSD,计划在2015年还会推出一款1znm工艺MLC/TLC SSD。
2014年Marvell在上半年推出支持1ynm TLC Flash工艺88SS1074,下半年推出的88SS1093支持PCIe Gen3,年底还推出两款88NV1140和88NV1120迎合平板、Chromebook、2合1电脑等超轻薄产品的发展,均采用Marvell第三代NANDEdge纠错、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技术。台系控制芯片厂慧荣推出的SM2256搭载独有NANDXtend解错修正技术,有效运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和RAID修正技术,增加数据读写保护能力,提升TLC Flash的P/E Cycle,群联也推出了支持1x/1ynm工艺TLC Flash的PS3110 SSD控制芯片。据了解,群联支持TLC的SSD已在2014年底开始出货,慧荣SM2256从2015年Q1开始出货给各大SSD品牌厂,并看好TLC SSD成为消费类市场主流。我们预计在控制芯片厂技术支持推动下将促使TLC SSD 在2015下半年规模化上市。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对SSD成本进行分析,SSD成本主要集中在NAND Flash和主控芯片上。我们以三星工艺技术为例,一个12吋晶圆,三星采用16nm工艺可以切割出750多片的64Gb MLC Flash Die,同样采用16nm工艺可以切割出1000多片的64Gb TLC Flash Die,以每个晶圆1500美金成本计算,每个64Gb MLC Flash Die的成本是2.2美金,每个64Gb TLC Flash Die的成本是1.7美金,可以看出同工艺同容量的条件下,TLC成本比MLC低23%,而控制芯片成本会在台系芯片厂扩大放量和厂商竞争驱动下降低。我们估计128GB(64GbX16)容量的TLC SSD比MLC SSD成本低25%,推动TLC成为SSD成长的中坚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再来些很可能即将上市的实物图吧:
东芝的sg4,好像难产了,没敢上市


浦科特的m6v,这个去年就说在2014年第3 4季度上市,到目前为止也是难产ing




plextor m8s,本来计划2013年上市,不过已经难产:



PS: 用tlc做SSD不一定非要用slc模式,只要主控够强悍、闪存够稳定,直接写是没问题的,比如说2012年三星第一代的840系列、还有OEM出货量最大的pm841、pm851都没有用slc模式,照样卖得很好(OEM的出货量是零售的N倍),pm851还把微软surface的OEM源从hynix抢了过来,隔壁砖家黑TLC一直黑得很来劲,自娱自乐甚是搞笑,难道各大笔记本OEM厂商的智商连他们都不如么?  我看是用东芝闪存的tlc SSD一直难产没得吹才这样黑TLC吧,到时候其它赞助厂商的TLC上市时又各种吹捧够用论了。 低端的TLC技术做不过人家就开黑,高端型号也做不过人家就说一般人用不上,搬上够用论,瞧砖家这酸得,我看砖家这两年还是继续当鸵鸟吧,因为三星这两年光凭3D闪存就能把其它厂家的2D闪存压得死死的,目前三星和其他竞争企业在3D NAND领域的技术差距约有2年以上,今年将量产48层的3D闪存。

当然TLC保存数据的能力确实没有同时代的MLC强,840 840evo我个人来说也是不会碰的(都退市了也一直没到我心里价位),但是3D TLC可以和同时代的2D MLC一战,用上3D TLC的850EVO不就敢保修5年嘛,比起一大堆MLC保修时间都长哦,保修党快来快来。 预计3D闪存时代TLC将是SSD主流配置,到时候3D MLC将是现在SLC高高在上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主题

407

帖子

8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98
沙发
发表于 2016-3-29 19:35:41 | 只看该作者
隔壁浦科特,大面积挂盘,丢数据,他们的结论是“自己手贱升级固件”

隔壁版主是说,没啥问题,不建议升级固件。厂家网站好像没这个提示。

不过他们比厂家厉害,提供固件降级程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主题

416

帖子

9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6
板凳
发表于 2016-3-29 19:35:42 | 只看该作者
我来总结下:反正就是TLC好,三星SSD好,三星TLC的SSD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主题

358

帖子

79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1
地板
发表于 2016-3-29 19:35:42 | 只看该作者
先看850evo会不会掉速了
然后看3D到底会给tlc带来什么改变
不过个人觉得现在的ssd价格已经很廉价了
mlc颗粒目前好像还没成为ssd价格的瓶颈....
反正暂时有mlc还是用mlc好了..毕竟不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主题

454

帖子

9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90
5#
发表于 2016-3-29 19:35:42 | 只看该作者
从目前来看,还是小容量的高端 MLC SSD + NAS的组合比较好。既满足了一般对速度的要求,也能存储大量数据,并且能在各个终端分享数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主题

389

帖子

85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54
6#
发表于 2016-3-29 19:35:43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员的回复可不止是这样哦  还有说是大家都没出问题 就几个出问题就算大面积 想想都知道别有用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主题

434

帖子

94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40
7#
发表于 2016-3-29 19:35:43 | 只看该作者
厂商估计向成本妥协了,反正也就三年保,很多人估计3年的存储量也就恰好不到1000pe的状态,3年以后各种损坏。但是所有的厂商都这么做了,怎么办?可以参考hdd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主题

399

帖子

8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6
8#
发表于 2016-3-29 19:35:43 | 只看该作者
浦科特看来是坚决不能碰,有问题面对问题,估计他们自己吹嘘浦科特,用的却是intel或者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主题

319

帖子

69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0
9#
发表于 2016-3-29 19:35:44 | 只看该作者
三星拉大与对手技术差距 年内量产48层V NAND
http://www.chinaflashmarket.com/Producer/Samsung/News/144600

据首尔经济报导,三星近来已完成48层结构的V NAND研发,并着手研发后续产品64层结构V NAND。48层V NAND将于2015年内开始量产。原本南韩业界推测三星会在2015年下半完成48层V NAND,并在2016年才投入量产,然三星大幅提前了生产日程。

2013年首度公开24层结构V NAND的三星,在不到1年时间内的2014年5月,领先全球开始生产堆栈层数提升30%的32层V NAND。接着又完成48层V NAND研发,技术力领先群雄。

以营收为基准,在NAND Flash市场上排名第二~五名的SanDisk、东芝(Toshiba)、SK海力士(SK Hynix)等,都尚未投入V NAND生产。

V NAND是为了突破平面结构NAND Flash的技术瓶颈,而改变为立体结构的创新产品。将存储器Cell层层堆高,堆栈越多层,集积度越高,可提升储存容量。此外,V NAND的寿命也较平面NAND延长最高10倍。

三星已完成研发的48层V NAND,被业界看作是存储器芯片的分水岭。直到32层V NAND因成本相对于性能来说仍旧偏高,市场性比平面结构芯片低,然48层结构V NAND已能确保价格和质量,可望成为V NAND市场大势。

东芝认为,推出32层V NAND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提升获利,宣示技术力的成分较高;然超过40层的V NAND将能让技术力领先的业者掌握市场。

V NAND需求也正逐渐升温,报导引用市调机构iSuppli资料指出,未来取代硬盘的次世代储存设备固态硬盘(SSD),搭载V NAND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0.1%,在2018年增加到31.1%。

目前三星和其他竞争企业在V NAND领域的技术差距约有2年以上。SK海力士、英特尔(Intel)和美光(Micron)的合资公司IM Flash以2015年初投入量产为目标,对客户公开24层结构V NAND样品,东芝预计会在2015年下半推出24层V NA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主题

376

帖子

82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23
10#
发表于 2016-3-29 19:35:44 | 只看该作者
反正之前面对日亚30000的840pro和30000的850pro,我还是选了前者
3D颗粒暂时观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移动客户端:
    关注我们:
  • 手机客户端:
  • 安卓版
  • 扫描二维码下载

Archiver|手机版|邢台网云科技有限公司 ( 冀ICP备16008275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