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云科技

标题: 除了MX200,250G的SSD里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打印本页]

作者: 992wfou    时间: 2016-3-29 20:25
标题: 除了MX200,250G的SSD里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不可否认,在感觉在这一容量里MX200的确性价比很高
本来想买MX200的
但是现在市售的应该都是新版了吧。已经缩水了,PCB只有一半不说,ce好像也从16减到了8,从测试上看,性能的确是下降了,但是多少不好说,有的数值甚至达到了20%几
问了JS,现在都没旧版的了。不知道小伙伴们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预算600



作者: hn8wdbj6    时间: 2016-3-29 20:25
要性价比: sandisk ssd plus,
要性能:       sandisk extreme pro, Toshiba Q200, MX200


作者: 088uj9s    时间: 2016-3-29 20:25

是M.2转PCI吗?还是转SATA?


作者: jk1wh8    时间: 2016-3-29 20:25

超极速是个好东西,可是价格超了很多啊


作者: w2f8s7    时间: 2016-3-29 20:25
/thread-1509284-1-1.html


好好看看吧,不觉得MX200有什么不好。。。

你可以考虑M.2的。。


作者: hxbb38    时间: 2016-3-29 20:25

Toshiba Q好像性能很烂的吧?


作者: 0ypcioih    时间: 2016-3-29 20:25

看来你和我当年一样,不是很懂。。。

是这样的,无论转接PCI-e还是SATA都是一样的,性能不会有改变。。。。

为啥会这样???

SSD上面有个主控,这芯片决定了它走主板的SATA通道,还是PCI-E通道,M.2只是个物理接口,连通电路而已。。。

PCI-E的M.2的SSD,现在最高的速度,比SATA的M.2是快点,但价格高很多,所以,你还是老实选择一个SATA的吧。。


另外,三星950 Pro也是M.2,但这个就不能转SATA了,因为协议NVMe了,这个新协议对M.2有意义,老的协议AHCI意义不大。。


作者: kxhpby1l    时间: 2016-3-29 20:25
carlos 于 2016-2-20 21:06 编辑

我是很喜欢MX200的啊,觉得性能真的好。现在机子里其中一块就是MX200的
可是现在新版的MX200已经缩水了,最直接的就是PCB缩了一半,当然这没什么。主要是性能也对比旧款是有所下降的
刚开始是想买M.2的,但是B85杀手版这个主板没M.2接口啊



作者: luuhfzo    时间: 2016-3-29 20:25
不知道三星的850 EVO怎样?最近也想入只256G的SSD,溥科特的M6S没有货。


作者: 0jgtxpx    时间: 2016-3-29 20:25

是不是转到PCI最好?转到SATA的话好像发挥不出M.2的优势啊。。。


作者: t3likj7q    时间: 2016-3-29 20:25

买M.2的吧,有个东西叫盒子,30元搞定变形2.5寸的。。


作者: 74nxi30    时间: 2016-3-29 20:25

都能转。。


作者: ixl4fkor    时间: 2016-3-29 20:25
闪迪 Extreme PRO昨天黑东659,今天不知道还是不是这个价格

作者: 91urzo5    时间: 2016-3-29 20:25
369今天买的闪迪plus


作者: wnldom3    时间: 2016-3-29 20:25
ocz用19nm颗粒的vector180某东经常降到699,这个也不错啊就是略贵点,但闪存比16nm的mx200更耐用。我单位用这个,家里是mx200 RevB。


作者: k37seo    时间: 2016-3-29 20:25

使用上感觉如何


作者: 43nu7e7    时间: 2016-3-29 20:25
我是在黑五前面买的ARC100,400不到,感觉可以,MX200一定要在JD买,不然基本就是没有售后


作者: f4o4m6    时间: 2016-3-29 20:25

699超了点我本来是HDD的,现在改成SSD了感觉这么超下去不是个头啊


作者: em040xql    时间: 2016-3-29 20:25
闪迪 Extreme PRO


作者: z1yev2z    时间: 2016-3-29 20:25

Thx也是看中了Q200ex和MX200,正在查找资料看看哪个更好






欢迎光临 网云科技 (http://www.8x6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