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云科技

标题: TLC将成为2015年消费类SSD的中坚力量 [打印本页]

作者: ecd19wz    时间: 2016-3-29 19:35
标题: TLC将成为2015年消费类SSD的中坚力量
转个新闻:http://www.chinaflashmarket.com/News/2015-02/145021

       在消费类市场上,产品性价比是消费者首要考虑,介于搭载MLC SSD成本较高,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对速度有一定要求的高端用户上,比如:游戏玩家、商用客户等。为了加速SSD在消费类市场普及率,三星在2013年首推TLC SSD,2014年控制芯片厂Marvell、慧荣、群联SSD控制芯片加大对TLC Flash的支持,预计2015年TLC SSD将陆续上市。TLC Flash受制于自身擦写寿命次数和Flash读写速度等因素,之前大量用于闪存卡、U盘等产品上。随着NAND Flash技术不断提升,所需ECC修正位元数增加,尤其是NAND Flash向1xnm工艺以下推进,TLC的P/E Cycles降低至1K,需72bit甚至更高的ECC。为了实现TLC Flash在SSD上的应用,SSD控制芯片中采用的纠错编码(ECC)类型由BCH向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演变,极大的强化了TLC SSD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Flash原厂凭借自身强大的技术,三星在2013年率先推出840 EVO系列TLC SSD,2014年全面向TLC SSD转进并广泛推广到消费类市场上应用,东芝在2014下半年也推出一款A19nm工艺采用TLC Flash的SG4系列SSD,计划在2015年还会推出一款1znm工艺MLC/TLC SSD。
2014年Marvell在上半年推出支持1ynm TLC Flash工艺88SS1074,下半年推出的88SS1093支持PCIe Gen3,年底还推出两款88NV1140和88NV1120迎合平板、Chromebook、2合1电脑等超轻薄产品的发展,均采用Marvell第三代NANDEdge纠错、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技术。台系控制芯片厂慧荣推出的SM2256搭载独有NANDXtend解错修正技术,有效运用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和RAID修正技术,增加数据读写保护能力,提升TLC Flash的P/E Cycle,群联也推出了支持1x/1ynm工艺TLC Flash的PS3110 SSD控制芯片。据了解,群联支持TLC的SSD已在2014年底开始出货,慧荣SM2256从2015年Q1开始出货给各大SSD品牌厂,并看好TLC SSD成为消费类市场主流。我们预计在控制芯片厂技术支持推动下将促使TLC SSD 在2015下半年规模化上市。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对SSD成本进行分析,SSD成本主要集中在NAND Flash和主控芯片上。我们以三星工艺技术为例,一个12吋晶圆,三星采用16nm工艺可以切割出750多片的64Gb MLC Flash Die,同样采用16nm工艺可以切割出1000多片的64Gb TLC Flash Die,以每个晶圆1500美金成本计算,每个64Gb MLC Flash Die的成本是2.2美金,每个64Gb TLC Flash Die的成本是1.7美金,可以看出同工艺同容量的条件下,TLC成本比MLC低23%,而控制芯片成本会在台系芯片厂扩大放量和厂商竞争驱动下降低。我们估计128GB(64GbX16)容量的TLC SSD比MLC SSD成本低25%,推动TLC成为SSD成长的中坚力量。

数据来源:中国闪存市场


再来些很可能即将上市的实物图吧:
东芝的sg4,好像难产了,没敢上市


浦科特的m6v,这个去年就说在2014年第3 4季度上市,到目前为止也是难产ing




plextor m8s,本来计划2013年上市,不过已经难产:



PS: 用tlc做SSD不一定非要用slc模式,只要主控够强悍、闪存够稳定,直接写是没问题的,比如说2012年三星第一代的840系列、还有OEM出货量最大的pm841、pm851都没有用slc模式,照样卖得很好(OEM的出货量是零售的N倍),pm851还把微软surface的OEM源从hynix抢了过来,隔壁砖家黑TLC一直黑得很来劲,自娱自乐甚是搞笑,难道各大笔记本OEM厂商的智商连他们都不如么?  我看是用东芝闪存的tlc SSD一直难产没得吹才这样黑TLC吧,到时候其它赞助厂商的TLC上市时又各种吹捧够用论了。 低端的TLC技术做不过人家就开黑,高端型号也做不过人家就说一般人用不上,搬上够用论,瞧砖家这酸得,我看砖家这两年还是继续当鸵鸟吧,因为三星这两年光凭3D闪存就能把其它厂家的2D闪存压得死死的,目前三星和其他竞争企业在3D NAND领域的技术差距约有2年以上,今年将量产48层的3D闪存。

当然TLC保存数据的能力确实没有同时代的MLC强,840 840evo我个人来说也是不会碰的(都退市了也一直没到我心里价位),但是3D TLC可以和同时代的2D MLC一战,用上3D TLC的850EVO不就敢保修5年嘛,比起一大堆MLC保修时间都长哦,保修党快来快来。 预计3D闪存时代TLC将是SSD主流配置,到时候3D MLC将是现在SLC高高在上的位置。





作者: 84zon50    时间: 2016-3-29 19:35
隔壁浦科特,大面积挂盘,丢数据,他们的结论是“自己手贱升级固件”

隔壁版主是说,没啥问题,不建议升级固件。厂家网站好像没这个提示。

不过他们比厂家厉害,提供固件降级程序。




作者: v0m4hh    时间: 2016-3-29 19:35
我来总结下:反正就是TLC好,三星SSD好,三星TLC的SSD更好!


作者: gknxkk1    时间: 2016-3-29 19:35
先看850evo会不会掉速了
然后看3D到底会给tlc带来什么改变
不过个人觉得现在的ssd价格已经很廉价了
mlc颗粒目前好像还没成为ssd价格的瓶颈....
反正暂时有mlc还是用mlc好了..毕竟不贵


作者: mz37v9j    时间: 2016-3-29 19:35
从目前来看,还是小容量的高端 MLC SSD + NAS的组合比较好。既满足了一般对速度的要求,也能存储大量数据,并且能在各个终端分享数据

作者: liszx71    时间: 2016-3-29 19:35

管理员的回复可不止是这样哦  还有说是大家都没出问题 就几个出问题就算大面积 想想都知道别有用心了


作者: vx2m39    时间: 2016-3-29 19:35
厂商估计向成本妥协了,反正也就三年保,很多人估计3年的存储量也就恰好不到1000pe的状态,3年以后各种损坏。但是所有的厂商都这么做了,怎么办?可以参考hdd的例子。


作者: p2dgep0f    时间: 2016-3-29 19:35
浦科特看来是坚决不能碰,有问题面对问题,估计他们自己吹嘘浦科特,用的却是intel或者美光。


作者: 8gb8t6    时间: 2016-3-29 19:35
三星拉大与对手技术差距 年内量产48层V NAND
http://www.chinaflashmarket.com/Producer/Samsung/News/144600

据首尔经济报导,三星近来已完成48层结构的V NAND研发,并着手研发后续产品64层结构V NAND。48层V NAND将于2015年内开始量产。原本南韩业界推测三星会在2015年下半完成48层V NAND,并在2016年才投入量产,然三星大幅提前了生产日程。

2013年首度公开24层结构V NAND的三星,在不到1年时间内的2014年5月,领先全球开始生产堆栈层数提升30%的32层V NAND。接着又完成48层V NAND研发,技术力领先群雄。

以营收为基准,在NAND Flash市场上排名第二~五名的SanDisk、东芝(Toshiba)、SK海力士(SK Hynix)等,都尚未投入V NAND生产。

V NAND是为了突破平面结构NAND Flash的技术瓶颈,而改变为立体结构的创新产品。将存储器Cell层层堆高,堆栈越多层,集积度越高,可提升储存容量。此外,V NAND的寿命也较平面NAND延长最高10倍。

三星已完成研发的48层V NAND,被业界看作是存储器芯片的分水岭。直到32层V NAND因成本相对于性能来说仍旧偏高,市场性比平面结构芯片低,然48层结构V NAND已能确保价格和质量,可望成为V NAND市场大势。

东芝认为,推出32层V NAND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提升获利,宣示技术力的成分较高;然超过40层的V NAND将能让技术力领先的业者掌握市场。

V NAND需求也正逐渐升温,报导引用市调机构iSuppli资料指出,未来取代硬盘的次世代储存设备固态硬盘(SSD),搭载V NAND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0.1%,在2018年增加到31.1%。

目前三星和其他竞争企业在V NAND领域的技术差距约有2年以上。SK海力士、英特尔(Intel)和美光(Micron)的合资公司IM Flash以2015年初投入量产为目标,对客户公开24层结构V NAND样品,东芝预计会在2015年下半推出24层V NAND。


作者: elftcbo    时间: 2016-3-29 19:35
反正之前面对日亚30000的840pro和30000的850pro,我还是选了前者
3D颗粒暂时观望中


作者: v0m4hh    时间: 2016-3-29 19:35

未来SSD估计也会像现在的HDD一样形成2 3个垄断巨头,目前的趋势三星、镁光(intel)肯定是能走到最后的,至于东芝(闪迪)、hynix这两家就看技术能不能跟得上三星和镁光了,三星目前有内存和CPU生产的技术优势(内存就不说了,CPU制程仅次于intel),镁光有intel在后面做技术支持,而东芝和hynix在这方面还是差了一些。 目前三星和镁光都有16nm的闪存上市,3D闪存的研发也走在了前列,东芝目前的进度还是相对落后了一些。

因为闪存的生产线和内存生产线是可以共用的,内存不赚钱了就把生产线转换成闪存生产线,闪存不行了再转回内存,所以三星、镁光、hynix在这方面还是有成本优势的



作者: u8ks61y    时间: 2016-3-29 19:35
840EVO的长时间掉速问题貌似无解了。。不知道850EVO的颗粒有没有改进。


作者: z2x0po    时间: 2016-3-29 19:35
吓尿了,我赶紧囤点MLC的洋垃圾去。


作者: t27jnf    时间: 2016-3-29 19:35
慢慢来 过两年就是3D nand 容量嗖的一下就上去了


作者: w1s56c    时间: 2016-3-29 19:35
永远不会买tlc的ssd。


作者: 73o8uwp    时间: 2016-3-29 19:35
SSD只敢装系统,装软件。数据一点都不敢存啊。


作者: z2df24q    时间: 2016-3-29 19:35
多一些像隔壁那样的也挺好,销量黑下来了,价格自然会下降....

3DV NADA也一起黑,挺好,我们消费者就坐等渔翁之利,引用隔壁原话:“在本站精英玩家nighttob最近的帖子《SSD中的新与旧》 中他提到“任何一款产品,从刚上市到成熟稳定,都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由于这款第一代24层3D V-NAND是做为企业级产品用的,因此三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调校。为何三星不在企业级的845DC PRO上采用最新发布的第二代32层3D V-NAND颗粒呢?这又印证了nighttob在帖子中说的“消费者来帮SSD厂家完善自己的产品”,三星是依靠850 PRO的用户来帮未来的企业级产品完善品质。

3D NAND这个新领域需要异常严谨的探索过程,不过一旦入门后,第二步就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来做到利益最大化。三星推出的第二代3D V-NAND。在依然使用40nm制程的情况下,Die尺寸缩小接近1/4,但层数从24提高到32,而容量反而降低到86Gbit。怎么第二代在物理指标与前代接近的情况下,容量反而下降了?难道是三星良心发现,转做小而精了?当然不是,据我了解,这可能是直接把原本的TLC颗粒模拟成MLC使用,使得原本128Gbit的TLC颗粒缩水了1/3的容量,变成了86Gbit的MLC颗粒。”

看完全文大概意思就是在说:买三星的SSD都是S B....

我倒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开始捧OCZ,OCZ后来怎么样了,大家知道。后来又小捧一下影驰,影驰的SSD大家也都知道到底怎么样。然后又捧浦科特,大面积挂盘,丢数据,他们的结论是“自己手贱升级固件”人家浦科特的工程师没他们厉害系列,哈哈。再晚一点捧520帮一堆商人出货,现在又开始捧OCZ了....不过现在的OCZ看起来还不错。


作者: gw6dsd    时间: 2016-3-29 19:35
tlc还是算了吧



作者: wk7gh6m    时间: 2016-3-29 19:35

对对,您这一顶又让我多收入了5毛,在这饥寒交迫的冬日里又能多买个馒头充饥,实在是感谢感谢。


作者: mo40x9h    时间: 2016-3-29 19:35
用tlc没问题,关键是全特么用tlc卖MLc价。我的听歌二奶早就想换没有噪音的ssd了,都用tlc了还不能卖个1G2块?


作者: xzz61dw    时间: 2016-3-29 19:35
机械硬盘挂的几率比SSD高多了,反倒有那么多人纠结个SSD,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至于浦科特,还是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一个没有核心技术完全靠上游供应商过活的组装测试厂,和同等价位其他品牌,就我本人来说我是没有兴趣的
从多年前的光存储翘楚企业(浦科特的刻录机当年是神器啊),随着光存储的没落而没落,到被XX收购转型做SSD,这个品牌和N记一样,令人唏嘘,只不过比N记好的是,品牌还在


作者: qejqjfn    时间: 2016-3-29 19:35

哈哈
确实要感谢LZ这些五毛党,炒作的让人觉得恶心,SSD打死不买三棒


作者: rlcu3j    时间: 2016-3-29 19:35

哈哈,我收的洋垃圾还真不少:


都是货真价实的企业级拆机洋垃圾。




作者: 7yh3rg    时间: 2016-3-29 19:35

谁叫其它厂商不争气呢,在这个商业社会,换做是你肯定也会这么做的,用技术优势来赚钱没什么好说的,把tlc做到mlc差不多的家用性能也算是真本事了(pcmark7 8的测试),跟商人谈良心简直太天真了,而且OEM大客户还真买TLC的账,OEM可是占SSD出货量的绝对大头的,隔壁说买TLC的都是小白被广告忽悠,那么多OEM大厂也算是“小白”了?

三星要真用tlc来打价格战,还让不让二三线SSD厂家活了?  这只会加快SSD像当年hdd和内存一样的垄断步伐,到时候就像现在的hdd和内存一样,几年都不降价甚至还涨价了...


作者: e8bw9xs    时间: 2016-3-29 19:35
cocker 于 2015-2-3 17:44 编辑

orz是用slc模式的开山鼻祖,当年被砖家黑惨了,黑25nm的闪存用slc模式跑不过标称寿命,但是orz现在用A19闪存只能跑1000PE,砖家还大量购买,真是讽刺啊.

orz现在用arc 100打价格战,直接可以把m6s之类的二流SSD灭了,arc100用的是128Gb的die,成本比64Gb die低,价格当然可以卖得很低,但是不用slc模式的话写入速度就比较难看(会跟mx100一样很慢)

850Evo近来换成了made in china,说明西安厂已经全力开工了,128G的价格降到了450元左右,光是5年保就足以秒同价的M6S之类的货色了。

隔壁最大的笑话是处处拿pcmark7 pcmark8的跑分来说事,说低端货也够用了,可是他们就是不敢上840evo 850evo的pcmark7 pcmark8跑分,因为840evo 850evo的pcmark78跑分已经处于高端SSD行列了,说明evo上那点slc缓存也足以应付普通家用了,三星的白皮书里面早就专门用一章节来说各种跑分软件的优劣和数据分析:
http://www.samsung.com/global/bu ... r/whitepaper08.html
老是拿slc来说evo作弊,那orz和东芝这两年全部用的都是slc模式算不算作弊? ocz和东芝在各种跑分(包括pcmark7和8)的时候可是全部测试数据都跑在slc模式上的哦。

200TB-Drive-G.jpg



作者: lmz6v7gp    时间: 2016-3-29 19:35
一帮水军
真是够了


作者: xxjby70    时间: 2016-3-29 19:35

我自己都不碰TLC SSD,我有说过TLC好么? 我是说那么多OEM大厂都敢用TLC SSD,说明经过验证是没问题的,不要像隔壁那样为了黑而黑,自以为智商比OEM大厂还高的样子。

三星的SSD好不好你我说了不算,大家还是看看各大电商的销量和评论吧,三星的SSD有像m6p m6s这一年来各种挂盘的不稳定么? 三星的固件有像plextor那样整天没事更新一下来解决一堆问题么?


作者: eny36w    时间: 2016-3-29 19:35

我一直认为这是三星给其它厂商挖的一个坑,2D TLC闪存也就这么回事了,反正840evo已经退市了,后续都做3D TLC去了,三星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坑给其它厂商去踩,看你们还敢不敢做2D TLC SSD,绝妙的杀敌一万自损3千策略。

至于850 evo有没有这个问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我个人认为三星敢给5年保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3xnm制程+3D结构和1xnm+2D在制程和结构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差距。


作者: cb6qf4    时间: 2016-3-29 19:35

砖家用的是1T的840evo,而且还是做主盘......真是天大的讽刺,哈哈


作者: jovt9b    时间: 2016-3-29 19:35

在这点上我也选择观望,我手上的盘都是等OEM大量出货后才会考虑入手。






欢迎光临 网云科技 (http://www.8x6x.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